序号 |
论文题目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作者 |
备注 |
1 |
山西省旱地小麦育种进展与育种策略探讨 |
农学学报 |
2015/5/9 |
张俊灵 |
|
2 |
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
生物技术进展 |
2015/5/4 |
张正 |
|
3 |
猪SsBHMT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 |
生物技术进展 |
2015/5/2 |
余爱丽 |
杂志未到 |
4 |
施氮量对春谷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48/15 |
张艾英 |
|
5 |
不同时期谷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山西大学学报 |
2015/38/1 |
刘佳、仪慧兰 |
第一作者不是本单位 |
6 |
山西谷子播种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
农机化研究 |
2015/37/7 |
杜文娟 |
|
7 |
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差异化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31/6 |
郑向阳 |
|
8 |
几个高油与普通玉米自交系子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31/30 |
李齐霞 |
|
9 |
谷子不育系高146A不育与早抽穗性状遗传关系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31/27 |
乔慧琴、王军,刘永忠 |
第一作者不是本单位 |
10 |
山西省不同品种谷子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 |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5/2 |
申瑞玲、张喜文 |
第一作者不是本单位 |
11 |
抗除草剂拿捕净新种质的创新与利用 |
中国种业 |
2015(1) |
李会霞 |
|
12 |
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态区特点和特征特性分析 |
中国种业 |
2014/8 |
郑向阳、栗建枝、王国平、成锴、赵太存、韩雪芳、冯书琴 |
|
13 |
山西谷子全粉淀粉指标间相关性及消化特性研究 |
粮油加工 |
2014/7 |
杜文娟,林娟,许辉,姜龙波,李萍,张喜文 |
|
14 |
玉米不同品种、播期、收获期农艺性状与产量比较分析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7 |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孙万荣、王敏、王爱平、王召菊 |
|
15 |
小米豇豆营养挂面的研制 |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5 |
姜龙波,张喜文,李萍,张文兴,杜文娟,杨斌 |
|
16 |
基于PCR技术的谷子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4/47/17 |
王智兰,王军,袁峰,杜晓芬,杨慧卿,郭二虎 |
|
17 |
谷子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抗旱生理特性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42/7 |
张艾英,郭二虎,范惠萍,李瑜辉,王丽霞,王秀清,程丽萍 |
|
18 |
不同玉米品种籽粒脱水特性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42/5 |
粟建枝、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王敏、王瑞、孙万荣 |
|
19 |
春谷除草剂筛选及防效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42/10 |
王丽霞,郭二虎,范惠萍,张艾英,李瑜辉,王秀清 |
|
20 |
‘长单525’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农学学报 |
2014/4/7 |
李中青、李齐霞、王敏、祁丽婷、孙万荣、王瑞、王伟 |
|
21 |
水稻ACGM遗传标记在谷子中的可转移性研究与应用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3 |
王军、王智兰、杨慧卿、袁峰、郭二虎、张艾英、郭平毅 |
|
22 |
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2 |
王振华、宋殿珍、张文忠、芦明、杨国英、刘景秀 |
|
23 |
品种与播期对玉米丝黑穗病及青枯病发病的影响 |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2 |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孙万荣、王敏、王爱平、王召菊 |
|
24 |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nalysis for ear height in maize based on a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on |
Genec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
2014/13/1 |
李中青 |
SCI 收录 |
25 |
A haplotype map of genomic variations a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agronomic traits in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Nature Genetics》 |
自然遗传学 |
2013年在线发表 |
|
本单位参加人郭二虎,李瑜辉。 |
26 |
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251的选育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7 |
连培红、常云龙、宋秀珍、刘彤、王国庆王金花 |
|
27 |
麦茬复播架豆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
陕西农业科学 |
2013/59/4 |
霍成斌、李岩华; 孙美荣; 张俊灵; 张东旭 |
|
28 |
从2011年山西玉米区试结果谈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 |
陕西农业科学 |
2013/59/1 |
郑向阳、栗建枝、郑向斌、吴枝根、赵太存、韩雪芳 |
|
29 |
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的特性及遗传规律分析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41/8 |
郑向阳、栗建枝、王国平、赵太存、韩雪芳 |
|
30 |
谷子新品种长生0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41/4 |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晓宇,王潞英,秦玉忠. |
|
31 |
旱地谷子易揭膜覆盖试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41/4 |
张艾英、郭二虎,杨红梅,石龙,郑春光,张友环 |
|
32 |
山西省谷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3/41/3 |
田 岗、王玉文; 李会霞; 李志华; 刘 鑫 |
|
33 |
Relation of Leaf Stomatal Traits to Yield and Drought Resistance of Wheat |
MER |
2013/4/5-6 |
李中青 |
EI收录 |
34 |
谷子CBL基因鉴定及其在干旱、高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作物学报 |
2013/39/2 |
赵晋锋 |
|
35 |
提高谷子杂交种结实率的途径探讨 |
中国种业 |
2013/3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李志华、刘鑫 |
|
36 |
作物干旱研究进展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29/3 |
降云峰、赵晋锋;马宏斌;刘永忠 |
通讯作者为本单位赵晋锋 |
37 |
从2011年山西玉米区试结果谈中国的玉米区试制度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29/24 |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赵太存;韩雪芳 |
|
38 |
旱地冬小麦缩行覆盖对土壤温、湿度的调控影响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29/15 |
李岩华、霍成斌; 孙美荣; 张俊灵; 张东旭 |
|
39 |
山西不同谷子品种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
现代食品科技 |
2013/29/12 |
杨 斌、张喜文、张国权、李萍、张文兴、张艾英、姜龙波、杜文娟 |
|
40 |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热状况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29 |
曹晋军、刘永忠(通讯)李万星;靳鲲鹏;杜圆圆;王红兰;赵文媛 |
|
41 |
小麦醇溶蛋白亚基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中国粮油学报 |
2013/28/5 |
王曙光 |
通讯作者为本单位李中青 |
42 |
谷子SSR分子图谱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14/5 |
王晓宇、刁现民,王节之,王春芳,王根全,郝晓芬,梁增浩,王雪梅,赵芳芳 |
|
43 |
Genetic Analysis and Preliminary Mapping of a Highly Male-Sterile Gene in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using SSR Markers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
2013/12 |
WANG Jun, WANG Zhi-lan, YANG Hui-qing, YUAN Feng,GUO Er-hu, TIAN Gang, HAN Yuan-huai, LI Hui-xia, WANG Yu-wen, Diao Xian-min, GUO Ping-yi |
SCI 收录 |
44 |
山西省玉米种质基础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中国种业 |
2013/1 |
李志华、王玉文; 李会霞; 田 岗 |
|
45 |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特点及育种启示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3 |
连培红、常云龙、宋秀珍、刘彤、王国庆 |
|
46 |
长单525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2013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 |
2013 |
李中青、李齐霞、齐丽婷、王敏、王瑞、孙万荣 |
|
47 |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玉米丝黑穗病、青枯病发病的影响 |
2013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 |
2013 |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 |
|
48 |
晋东南地区糜子资源的收集与评价 |
种子科技 |
2012/7 |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赵太冲、韩雪芳 |
|
49 |
玉米抗旱性状与株型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
玉米科学 |
2012/6 |
董红芬 李洪 霍成斌 李爱军 阎晓光 |
|
50 |
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关系研究 |
玉米科学 |
2012/5 |
董红芬 李洪 李爱军 阎晓光 赵长明 |
|
51 |
27个玉米杂交种试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8 |
李志华、王玉文; 李会霞; 田 岗 |
|
52 |
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7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李志华、刘鑫 |
|
53 |
交替灌溉方式土壤水分运移及垄体参数初控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7 |
杜圆圆 |
|
54 |
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现状与进展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7 |
降云峰、马宏斌;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杜圆圆 |
第一作者非本单位 |
55 |
抗旱丰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长8744选育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6 |
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李岩华、闫金龙、申书珍 |
|
56 |
外引小麦种质材料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5 |
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闫金龙、申书珍 |
|
57 |
适应机械中耕的谷子宽窄行种植模式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5 |
王节之、王根全,郝晓芬,王晓宇 |
|
58 |
密植型玉米种质群体的构建与应用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2 |
张文忠、宋殿珍、常海霞、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
|
59 |
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穗腐病鉴定 |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40/12 |
李爱军 李洪 董红芬 赵长明 阎晓光 |
|
60 |
长治市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2/40/1 |
张文忠、宋殿珍、武志兴 |
|
61 |
夏谷区主栽谷子品种淀粉理化特性研究 |
食品科学 |
2012/33/17 |
杨 斌、张喜文、 张国权、李萍、张文兴、张艾英、杜文娟、姜龙波 |
|
62 |
晋东南夏玉米分期播种及适播期研究 |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12/2 |
连培红、常云龙、宋秀珍、刘彤、王国庆 |
|
63 |
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生产力研究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16/9 |
李万星、刘永忠(通讯);曹晋军;靳鲲鹏;杜圆圆;王红兰;赵文媛 |
|
64 |
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生产力研究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16/9 |
李万星、刘永忠(通讯);曹晋军;靳鲲鹏;杜圆圆;王红兰;赵文媛 |
|
65 |
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生产力研究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16/9 |
李万星、刘永忠(通讯);曹晋军;靳鲲鹏;杜圆圆;王红兰;赵文媛 |
|
66 |
谷子新品种长农38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组装配套研究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16/4 |
李中青、李齐霞、郭二虎、祁丽婷、宋艳芳 |
|
67 |
水旱兼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2/16/1 |
宋秀珍、常云龙、连培红、刘彤、王国庆、王金花 |
|
68 |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
园艺与种苗 |
2012/16 |
降云峰、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杜圆圆;靳鲲鹏 |
第一作者非本单位 |
69 |
谷子茎尖愈伤诱导优化及转化影响因素浅析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2/14/3 |
王寒玉 |
通讯作者为本单位余爱丽 |
70 |
大豆EMS化学诱变处理条件分析 |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12 |
杜圆圆、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
|
71 |
玉米新品种长单506种植表现及制种要点 |
现代农业科技 |
2012/1 |
李爱军 李洪 董红芬 阎晓光 赵长明 |
|
72 |
玉米新品种长单48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
现代农业科技 |
2012/1 |
董红芬 李洪 李爱军 郑向阳 阎晓光 |
|
73 |
谷子新品种长农0302选育报告 |
甘肃农业科技 |
2011/9 |
田 岗、王玉文; 李会霞; 史琴香 |
|
74 |
玉米自交系JTR411选育与应用 |
种子 |
2011/6 |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郭红亮、韩雪芳、赵建清、王国平 |
|
75 |
不同播期、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影响 |
陕西农业科学 |
2011/57/3 |
霍成斌、李岩华; 孙美荣; 张俊灵; 张东旭 |
|
76 |
小麦蛋白磷酸酶2A结构亚基基因TaPP2A的功能标记作图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44 /12 |
王智兰, 毛新国, 李昂,昌小平, 刘惠民, 景蕊莲 |
|
77 |
高油大豆新品种长豆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39/5 |
李万星、刘永忠、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
|
78 |
密植型玉米新品种鉴选试验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39/4 |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王红兰、赵文媛 |
|
79 |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39/3 |
张俊灵 |
|
80 |
致次分析法对谷子品种区试产量性能评价的有效性分析 |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39/2 |
范惠萍,郭二虎,李瑜辉,王丽霞,王秀清,程丽萍 |
|
81 |
对山西省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39/10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李志华 |
|
82 |
中大穗型玉米新品种鉴选 |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39/10 |
李万星、刘永忠、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
|
83 |
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筛选 |
吉林农业科学 |
2011/36/4 |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孙万荣、、王爱平、王召菊 |
|
84 |
大豆新品种长豆00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
吉林农业科学 |
2011/36/2 |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王红兰、赵文媛 |
|
85 |
谷子幼苗对土壤铅、铬的生长响应及吸收积累的差异性 |
植物研究 |
2011/31/6 |
张喜文 |
|
86 |
水旱兼用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的选育 |
作物杂志 |
2011/3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刘彤、王金花、王国庆 |
|
87 |
玉米新品种友玉12的选育研究 |
陕西农业科学 |
2011/3 |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郭红亮、韩学芳、赵建清、王国平 |
|
88 |
长单48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
种子科技 |
2011/3 |
李洪 董红芬 李爱军 郑向阳 阎晓光 |
|
89 |
玉米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研究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27/9 |
李洪 王斌 李爱军 董红芬 阎晓光 |
|
90 |
EMS诱变谷子‘长农35号’M1代成熟期株型突变体的鉴定与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27/18 |
王 军、杨慧卿,袁峰、郭二虎 |
|
91 |
肥料与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27/15 |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
|
92 |
SSR方法标记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 |
华北农学报 |
2011/26/5 |
郝晓芬、王志民,王根全,王贵荣,王晓宇,王潞英,王节之 |
|
93 |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长单46号及育种技术 |
科技创新导报 |
2011/2 |
李洪 董红芬 李爱军 阎晓光 赵长明 |
|
94 |
海南育种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研究 |
现代农业科技 |
2011/19 |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郭红亮、韩学芳、赵建清、王国平 |
|
95 |
谷子新品种长生07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15/5 |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晓宇,王潞英 |
|
96 |
植物CBL/CIPK网络系统逆境应答研究进展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1/13/4 |
赵晋锋 |
|
97 |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Mature Plant Type Mutants of M1 Generation of ‘Changnong35’,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12 |
王军、袁峰、杨慧卿、李瑜辉、范惠萍、王丽霞、张艾英、郭二虎 |
|
98 |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中的研究进展 |
生物技术进展 |
2011/1/4 |
杜艳伟 |
|
99 |
非生物逆境胁迫下ZmCIPK10基因表达分析 |
生物技术进展 |
2011/1/2 |
赵晋锋 |
|
100 |
种衣剂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1 |
郭义堂 李洪 晋齐鸣 李太平 |
|
101 |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1 |
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李岩华、申书珍、宋秀珍 |
|
102 |
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973的选育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0/9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刘彤、王金花、王国庆 |
|
103 |
玉米耐旱性育种研究进展 |
现代农业 |
2010/8 |
张文忠 |
|
104 |
玉米产量与株型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6 |
霍成斌、李岩华 |
|
105 |
谷子新品种长生07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
陕西农业科学 |
2010/56/3 |
王根全 |
|
106 |
谷子高异交结实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应用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43/4 |
王玉文、李会霞; 田 岗; 史琴香 |
|
107 |
高产玉米株型的探讨 |
陕西农业科学 |
2010/4 |
郑向阳; 栗建枝; 吴枝根; 赵建清; 韩雪芳; 郭红亮; 王国平 |
|
108 |
玉米产量性状与株型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10/4 |
霍成斌、李岩华 |
|
109 |
光敏雄性不育系(GM)谷子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38/6 |
王节之、郝晓芬,王根全,王晓宇,王潞英 |
|
110 |
小麦新抗源CH223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及细胞学鉴定 |
植物保护学报 |
2010/37/5 |
闫金龙、畅志坚、孙美荣、张晓军 |
|
111 |
玉米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SAMS)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33/5 |
赵晋锋 |
|
112 |
中间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导入及其抗性评价 |
华北农学报 |
2010/25/3 |
闫金龙、畅志坚、孙美荣、张晓军 |
|
113 |
长治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探 |
农业科技管理 |
2010/2 |
杨慧卿,杨林堂 |
|
114 |
不同密度下玉米穗茎生长与雌穗分化的关系 |
玉米科学 |
2010/18/5 |
董红芬 李洪 李爱军 阎晓光 |
|
115 |
谷子转化及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4/11 |
郭二虎 |
|
116 |
化控间苗谷种的栽培技术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王节之、郝晓芬,王根全,王晓宇,王潞英 |
|
117 |
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促进山西谷子产业化发展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晓宇,王潞英 |
|
118 |
谷子黑穗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王根全、王节之,郝晓芬,王晓宇,王路英 |
|
119 |
谷子新品种长生0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王根全、王节之,郝晓芬,王晓宇,王潞英. |
|
120 |
优质谷子新品种长0301的选育及应用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田 岗、王玉文; 李会霞; 史琴香 |
|
121 |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史琴香 |
|
122 |
西北春谷区国家谷子区域试验中晚熟组品种的适应性分析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王军,袁峰,杨慧卿 郭二虎 |
|
123 |
基于AMMI模型分析谷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王军,郭二虎、袁峰、杨慧卿,王青水 |
|
124 |
西北春谷区中晚熟组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杨慧卿,王军,袁峰、郭二虎 |
|
125 |
同异分析及模糊概率分析方法在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郭二虎,王军 ,杨慧卿、袁峰,范慧萍 |
|
126 |
谷子转化及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郭二虎,赵晋峰,郭鸿亮,王高鸿,李瑜辉,王丽霞,范惠萍,程丽萍 |
|
127 |
谷子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袁峰,杨慧卿,王军、郭二虎 |
|
128 |
播期和密度对长农35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范惠萍,郭二虎,王秀清,程丽萍,王军,郭鸿亮,宋红军 |
|
129 |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长农38号的选育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11 |
范惠萍,郭二虎,王军,李瑜辉,王丽霞,王秀清,程丽萍,宋红军 |
|
130 |
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10 |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宋艳芳 |
|
131 |
不同丝黑穗病抗性玉米自交系ISSR多态性分析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0//7 |
刘永忠、赵晋锋、王高鸿、李万星、赵根友、靳鲲鹏、赵文媛 |
|
132 |
玉米新品种金泰99选育技术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9年6期 |
郑向阳、栗建枝、 吴枝根、史效木、郭鸿亮、王高红、王国平 |
|
133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的探讨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9年5期 |
栗建枝、 |
|
134 |
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长麦6686选育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6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王金花、刘彤、王国庆 |
|
135 |
一个斯卑尔脱小麦早熟突变体抽穗期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初步定位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9/4 |
王军,丁玉华,彭惠茹,王晓娜,谢允慧,刘志勇,倪中福,孙其信 |
|
136 |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4 |
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
|
137 |
敌克松、萘酐对谷子幼苗抗乙阿合剂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3 |
袁峰,刘丽,王宏富 |
|
138 |
长玉16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3 |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
|
139 |
我国冬小麦主要品种(系)品质状况分析 |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23 |
张东旭、孙美荣、张俊灵、李岩华、申书珍 |
|
140 |
小米食味评价方法研究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15 |
李中青、李齐霞、孙万荣、宋艳芳、霍成斌、王根全、王敏 |
|
141 |
谷子西北区区试资料的非参数统计分析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12 |
郭鸿亮、常海霞,郭二虎,郑向阳,王国平,王高宏 |
|
142 |
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谷2号选育研究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9/12 |
田 岗、王玉文; 李会霞; 王高宏; 史琴香 |
|
143 |
玉米新品种金泰99高产栽培技术 |
中国种业 |
2009/12 |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史效木、郭鸿亮、韩学芳、王高红、王国平 |
|
144 |
利用AFLP对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11 |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潞英,王晓宇 |
|
145 |
光敏雄性不育基因进行分子标记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9/11 |
王节之 |
|
146 |
对山西省玉米未来育种思考 |
中国种业 |
2009/11 |
郑向阳、栗建枝、 吴枝根、韩学芳、郭鸿亮、王高红、王国平 |
|
147 |
谷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首届全国谷子产业大会文集 |
2009 |
张喜文 |
|
148 |
谷子产业加工现状、加工产品与未来方向 |
首届全国谷子产业大会文集 |
2009 |
张喜文 |
|
149 |
小米蛋白在加工应用中的研究 |
首届全国谷子产业大会文集 |
2009 |
张艾英 |
|
150 |
小米淀粉特性研究概述及前景展望 |
首届全国谷子产业大会文集 |
2009 |
杨 斌 |
|
151 |
中国西北春谷区区试品种(系)的非参数统计分析与评价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9 |
郭鸿亮、郭二虎,栗建枝,常海霞,郑向阳,王国平,王高宏 |
|
152 |
除草剂莠去津对谷子及谷田杂草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9 |
王节之、王根全,郝晓芬,王路英,孙美荣 |
|
153 |
玉米不育化新品种潞玉13cms的选育与应用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9 |
李中青、李齐霞、孙万荣 |
|
154 |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长农35号的选育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8 |
郭二虎、范惠萍,王秀清,程丽萍,王军,郭鸿亮,王秋兰 |
|
155 |
高油玉米新品种长玉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中国农业 |
2008/8 |
张文忠 |
|
156 |
小米外观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与其米饭适口性的关系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8/7 |
王玉文、李会霞; 田 岗; 孙美荣; 史琴香; 郭二虎 |
|
157 |
小麦新品种长473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7 |
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张东旭、申书珍 |
|
158 |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5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王金花、刘彤 |
|
159 |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上的应用 |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08/5 |
张文忠 |
|
160 |
2003-2006年谷子西北区试品种(系)抗性分析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8/4 |
郭鸿亮、栗建枝,常海霞,郑向阳,王国平,王高宏 |
|
161 |
防治谷子黑穗病技术研究 |
世界农业 |
2008/3 |
王节之 |
|
162 |
高油玉米三利用技术的研究 |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3 |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霍成斌 |
|
163 |
玉米丝黑穗病在山西省晋东南地区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
玉米科学 |
2008/16 |
郑向阳; 栗建枝; 吴枝根; 史效木; 郭鸿亮; 王高红; 王国平 |
|
164 |
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的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优势群划分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1 |
李洪 李爱军 董红芬 王守才 |
|
165 |
优质谷子新品种长农0302的选育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8/1 |
田 岗、王玉文; 李向东; 李会霞; 史琴香 |
|
166 |
潞玉13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1 |
李中青、李齐霞 、宋殿珍、孙万荣、霍成斌 |
|
167 |
追肥与收获时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关系的研究 |
湖南农业科学 |
2008/1 |
李中青 |
|
168 |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上的应用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1 |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
|
169 |
浅谈信息时代的农业科研管理 |
农业网络信息 |
2008/1 |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霍成斌 |
|
170 |
节水型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长4738的选育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8/1 |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申书珍, |
|
171 |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长玉19的选育研究 |
玉米科学 |
2007年增刊 |
宋殿珍、张文忠、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赵晋峰 |
|
172 |
优质谷子新品种长农36号的选育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7年 |
郭二虎 |
|
173 |
浅论谷子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 |
第三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 |
2007/9 |
李 萍 |
|
174 |
长治地区春播小豆的生态条件及其生育表现 |
第三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 |
2007/9 |
张文兴 |
|
175 |
不同杂种优势模式下六个玉米外引群体的配合力分析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7 |
李爱军 董红芬 李洪 |
|
176 |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长生04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7/6 |
郝晓芬,王根全,王潞英,王节之 |
|
177 |
长单43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7/6 |
董红芬 李洪 李爱军 郑向阳 赵长明 |
|
178 |
高产玉米新品种潞玉13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7/6 |
宋殿珍、张文忠、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
|
179 |
玉米秃尖原因分析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7/6 |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王秋兰 |
|
180 |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7/5 |
杨林堂、王秋兰、王根全 |
|
181 |
谷子黑穗病田间接菌试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4 |
王 斌、王召菊、靳鲲鹏、王秋兰、王建梅 |
|
182 |
晋麦63的评价与利用研究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3 |
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申书珍、王节之 |
|
183 |
浅谈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田管理 |
中国农村科技 |
2007/3 |
杨林堂、王秋兰、王根全 |
|
184 |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全面提升我所综合发展能力而奋斗 |
中国农村科技 |
2007/3 |
杨林堂 |
|
185 |
冬小麦优异种质晋麦63的评价与利用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2 |
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申书珍、王节之 |
|
186 |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研究与利用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7/2 |
田 岗、 王玉文; 李会霞; 史琴香 |
|
187 |
长玉19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
山东农业科学 |
2007/2 |
宋殿珍、张文忠、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赵晋峰 |
|
188 |
DTOPSIS法在玉米新杂交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种子世界 |
2007/11 |
郑向阳; 栗建枝; 吴枝根; 史效木; 郭鸿亮; 王高红; 王国平 |
|
189 |
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传统农业 |
现代农业 |
2007/11 |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王秋兰 |
|
190 |
山西省东南部2003,2004年谷子黑穗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其防治措施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7/1 |
王 斌、王召菊、靳鲲鹏 |
|
191 |
谷子顶三叶形态研究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7/1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史琴香 |
|
192 |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079选育及体会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7/1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王金花、刘彤 |
|
193 |
对玉米新杂交种选育的综合评价 |
玉米科学 |
2006年增刊 |
郑向阳 |
|
194 |
长治地区春播小豆的生态条件及其生育表现 |
中国杂粮研究 |
2006年 |
张文兴 |
|
195 |
浅论中国谷子的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 |
中国杂粮研究 |
2006年 |
李 萍 |
|
196 |
长玉19玉米单交种及主要栽培技术 |
中国种业 |
2006/9 |
宋殿珍、张文忠、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赵晋峰 |
|
197 |
种衣剂D2对谷子生长的影响及对粒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6/8 |
郑向阳 |
|
198 |
茉莉酸甲酯对谷子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7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史琴香 |
|
199 |
化控间苗谷种的栽培技术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6/4 |
郝晓芬、王根全,王潞英,王节之,孙美荣 |
|
200 |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初探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6/4 |
杨林堂、王根全、王俊英、王伟、张艾英 |
|
201 |
谷子种子资源分子标记的多态性研究 |
生物技术 |
2006/1 |
王节之、郝晓芬,王根全,王潞英,孙美荣 |
|
202 |
从农民对科技接受的心理特点谈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对策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6/1 |
刘永忠、王根全、李万星、靳鲲鹏、李齐霞、孙万荣 |
|
203 |
长单46号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
玉米科学 |
2005年增刊 |
李洪 董红芬 李爱军 王满富 |
|
204 |
中晚熟玉米单交种潞玉13的选育报告 |
玉米科学 |
2005年增刊 |
宋殿珍 |
|
205 |
深化科技改革 发挥人才资源作用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5年增刊 |
杨林堂、王俊英、李逵齐霞、王伟 |
|
206 |
对发展高产优质黄芩思路的初探 |
种子世界 |
2005/9 |
杨林堂、王俊英、杜素兰 |
|
207 |
旱地谷子高产群体生产力及其若干生理指标的研究 |
中国杂粮研究 |
2005/8 |
李 萍王金花,宋殿珍,杨林堂,张喜文 |
|
208 |
浅论春播谷子的无公害栽培技术 |
中国杂粮研究 |
2005/8 |
张文兴 |
|
209 |
浅议提高小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 |
中国杂粮研究 |
2005/8 |
李 萍、张国庆,张文兴,孙万荣,张喜文 |
|
210 |
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
会计之友 |
2005/7 |
张丽 |
|
211 |
企业财务的风险与防范 |
商业会计 |
2005/7 |
张丽 |
|
212 |
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5/7 |
刘永忠、李齐霞、孙万荣、靳鲲鹏、王根全、李万星 |
|
213 |
玉米抗黄曲霉群体GT-MAS:gk的RFLP室内异质性鉴定及田间抗性分析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5/5 |
李洪 、N.W.WIDSTROM |
|
214 |
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问题的思考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5/5 |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 |
|
215 |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5/4 |
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李齐霞、孙万荣 |
|
216 |
SSR标记分析谷子遗传多样性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5/4 |
郝晓芬、王节之,王潞英,王根全 |
|
217 |
谷子一些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5/4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史琴香 |
|
218 |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创新农业院所思想政治工作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5/4 |
杨林堂、王俊英 |
|
219 |
农业种子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探讨 |
中国种业 |
2005/3 |
杨林堂、王和国、王俊英 |
|
220 |
抗旱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长-4640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5/3 |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申书珍、王节之 |
|
221 |
旱地小麦新品种长6878应用前景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21/7 |
李岩华、孙美荣、张俊灵、申书珍、王节之 |
|
222 |
山西省屯留县王公庄村六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与系统效益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21/6 |
刘永忠、张克强、马宏斌、王根全、李万星、靳鲲鹏 |
|
223 |
旱地农业覆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21/5 |
刘永忠、张克强、王根全、李齐霞、孙万荣、翟勇 |
|
224 |
当前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21/4 |
刘永忠、张克强、 马宏斌、王根全 |
|
225 |
从冬小麦长治5608的形态特点谈高产节水型品种选育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21/10 |
宋秀珍、常云龙、连培红、王金花、刘彤 |
|
226 |
谷子主要性状间相关关系分析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5/2 |
郑向阳、吴锦云 |
|
227 |
试谈农业科技资料的价值和管理 |
农业网络信息 |
2005/12 |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 |
|
228 |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5/11 |
栗建枝、郭鸿亮、王国平、史效木 |
|
229 |
高产优质黄芩规范化栽培技术 |
四川农业科技 |
2005/10 |
杨林堂、王俊英、杜素兰 |
|
230 |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谷子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北京农学院学报 |
2005/1 |
王军,谢皓,郭二虎,李爱军,范惠萍 |
|
231 |
除草剂对抗除草剂谷子品种(系)的品质影响 |
华北农学报 |
2004年专刊 |
李 萍 |
|
232 |
高产抗旱优质小麦新品种长治5608形态生理特点及应用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年增刊 |
宋秀珍、常云龙、连培红、王金花、刘彤 |
|
233 |
潞玉13高产栽培技术 |
种子世界 |
2004/7 |
宋殿珍 |
|
234 |
谷子花粉介导法转几丁质酶基因的研究 |
生物技术 |
2004/4 |
王节之、郝晓芬,郑向阳,王路英,孙毅,王景雪 |
|
235 |
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长6878选育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32/4 |
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申书珍、王节之 |
|
236 |
对我省谷子品质改良的思考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32/1 |
王玉文、王彦龙; 田 岗; 李会霞; 王高鸿; 史琴香; 宋秀珍 |
|
237 |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与对策研究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4/2 |
张丽 |
|
238 |
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危害与防控方法 |
玉米科学 |
2004/12 |
李 洪 李爱军 董红芬 王满富 |
|
239 |
浅谈我国种业的市场营销创新 |
中国种业 |
2004/11 |
郭鸿亮、栗建枝,常海霞,王国平 |
|
240 |
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产业开发模式的探讨 |
山西农牧通讯 |
2004/11 |
杨林堂、王和国、王俊英 |
|
241 |
玉米新品种潞玉13 |
中国种业 |
2004/10 |
宋殿珍 |
|
242 |
浅议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
会计之友 |
2004/10 |
张丽 |
|
243 |
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4/1 |
李齐霞、栗建枝、李中青、孙万荣 |
|
244 |
北方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4/1 |
李齐霞、栗建枝、李中青、孙万荣 |
|
245 |
我国西北区谷子品种(系)不同生态类型农艺性状分析 |
《中国杂粮研究》论文集 |
2004.8 |
郭二虎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46 |
谷子化控间苗技术配套栽培模式 |
《中国杂粮研究》论文集 |
2004.8 |
郝晓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47 |
灰色系统理论在旱地小麦选育推广中的应用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
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王节之、申书珍 |
|
248 |
晋麦63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年增刊 |
李岩华、孙美荣、张俊灵、申书珍 |
|
249 |
高产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长治5608选育研究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年增刊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王金花、刘彤 |
|
250 |
黄曲霉毒素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控制 |
第八届全国玉米育种栽培学术研讨会文集 |
2003/9 |
李 洪 |
|
251 |
农业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中国种业 |
2003/8 |
栗建枝、李齐霞、王国平、史效木 |
|
252 |
谷子光敏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应用研究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6 |
王玉文、王随保; 李会霞; 王高鸿; 田 岗; 史琴香 |
|
253 |
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长6878 |
中国种业 |
2003/5 |
李岩华、孙美荣; 霍成斌;张俊灵; 郝有明 |
|
254 |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3/3 |
李中青、宋殿珍、栗建枝、孙万荣、李齐霞 |
|
255 |
晋麦63号选育方法的探讨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3 |
李岩华、张俊灵; 孙美荣; 田岗; 申书珍 |
|
256 |
环境条件对谷子化控间苗技术的影响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3/12 |
王节之、孙美荣,郑向阳,郝晓芬,王潞英 |
|
257 |
谷子新品种晋谷32号选育报告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3/1 |
王玉文、田 岗; 李会霞; 王高宏; 史琴香 |
|
258 |
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1 |
张俊灵、孙美荣、李岩华、申书珍 |
|
259 |
玉米抗黄曲霉群体GT-MAS:gk的RFLP室内异质性鉴定及田间抗性分析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
李 洪 |
|
260 |
旱地玉米整秆地膜二元组合秋覆盖技术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2002增刊 |
刘永忠、李改香、李万星、李齐霞、孙万荣、靳鲲鹏 |
|
261 |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53的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2年专辑 |
连培红、常云龙、宋秀珍 |
|
262 |
抗旱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号的选育 |
小麦研究 |
2002/6 |
李岩华、孙美荣; 张俊灵; 焦生元; 申书珍 |
|
263 |
发酵时空间温度与发酵时间的数学模型研究 |
食用菌 |
2002/6 |
郑向阳、王节之、 郝晓芬、王潞英 |
|
264 |
长治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
玉米科学 |
2002/4 |
栗建枝、李齐霞 |
|
265 |
新形势下我国种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种业 |
2002/4 |
栗建枝、李齐霞、李中青 |
|
266 |
农业科研单位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
农业科技管理 |
2002/3 |
栗建枝、李齐霞 |
|
267 |
谷子新品种“晋谷27号”产量性状综合分析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2/3 |
郭二虎、郭鸿亮,王军,范惠萍,程丽萍,王秀清 |
|
268 |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3 |
赵晋峰 |
|
269 |
晋谷35号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3 |
李 萍、郭二虎、 赵荣华、 王玉文、 郭义堂、 王高鸿 |
|
270 |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特性研究 |
玉米科学 |
2002/12 |
张文忠、宋殿珍、赵晋峰、张武云、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
|
271 |
谷子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2/12 |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史琴香 |
|
272 |
春谷新品种晋谷35号选育报告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2/10 |
李 萍、张喜文、 郭二虎、 赵荣华、 王玉文、 王高鸿、 郭义堂 |
|
273 |
晋谷27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1 |
郭二虎 |
|
274 |
水旱交叉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
2001年 |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申书珍、王节之 |
|
275 |
谷子免间苗技术的研究 |
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 |
2001年 |
孙美荣 |
|
276 |
卡拉霉素( km)对谷子外植体的影响 |
作物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 |
2001年 |
王节之 |
|
277 |
旱地玉米整秆加秋盖地膜苗全苗壮苗栽培技术研究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1/6 |
李改香、刘永忠、李万星、李齐霞、孙万荣 |
|
278 |
大粒谷晋谷21号种质创新的研究 |
中国种业 |
2001/6 |
王节之、郝晓芬,郑向阳,王潞英,孙美荣,孙毅,王景雪 |
|
279 |
常压锅补水器的制作 |
食用菌 |
2001/6 |
郑向阳、王节之、郝小芬、王潞英 |
|
280 |
我国小米品质研究进展及其改良设想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1/5 |
王玉文、李会霞; 田 岗; 王高鸿 |
|
281 |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2号的选育报告 |
作物杂志 |
2001/4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王金花、刘彤 |
|
282 |
大白菜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 |
蔬菜 |
2001/4 |
霍成斌;杨文斌; 张文兴 |
|
283 |
不同播期对晋谷21号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3 |
王节之、郑向阳,郝晓芬,王潞英,孙美荣 |
|
284 |
非种子质量事故、成因、责任解释及预防处理 |
种子科技 |
2001/2 |
李中青、栗建枝 |
|
285 |
推进农业科研育种单位种子产业化的探讨 |
中国种业 |
2001/1 |
栗建枝 |
|
286 |
谷子化控免间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作物学报 |
2000年专刊 |
孙美荣 |
|
287 |
卡拉霉素对谷子外植体的影响 |
华北农学报 |
2000年专辑 |
王节之、孙毅,郝晓芬,郑向阳,王潞英 |
|
288 |
化控免间苗谷种的研制 |
华北农学报 |
2000年专辑 |
孙美荣、王节之,郝晓芬,郑向阳,王潞英 |
|
289 |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的研究 |
全国小麦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2000/5 |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申书珍 |
|
290 |
高寒区旱地玉米不同覆盖方式效应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0/4 |
张喜文、王桂兰、黄明镜、郭书奇 |
|
291 |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晋麦63号 |
作物杂志 |
2000/4 |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申书珍、王国红 |
|
292 |
旱地玉米整秆沟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作物杂志 |
2000/4 |
李改香、刘永忠、李万星、李齐霞、孙万荣 |
|
293 |
小米“香酥脆”曲奇饼干的研制 |
食品科技 |
2000/3 |
郭二虎、郭鸿亮,王军,范惠萍,王秀清,程丽萍 |
|
294 |
抗生素对谷子外植体的影响 |
生物技术 |
2000/2 |
王节之、孙毅,郝晓芬,郑向阳,王潞英 |
|
295 |
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新品种晋麦62号 |
中国种业 |
2000/2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 |
|
296 |
王公庄村科教兴村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体会 |
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
2000/1 |
刘永忠、刘永忠、李万星、李改香、孙万荣 |
|
297 |
浅析王公庄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
中国科教兴村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
2000/1 |
刘永忠、李改香、李万星、王随保 |
|
298 |
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对策 |
华北农学报 |
1999专刊 |
刘永忠、孙美荣、王小爱 |
|
299 |
玉米自交系的繁育难点及质量控制 |
玉米科学 |
1999增刊 |
李洪 郭国亮 栗红生 宋殿珍 李中青 张文忠 |
|
300 |
晋单30号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玉米科学 |
1999增刊 |
李中青、宋殿珍 |
|
301 |
浅析小米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
农牧产品开发 |
1999/8 |
郭鸿亮,郭二虎,王军,范惠萍,王秀清,程丽萍 |
|
302 |
水旱交叉选育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99/4 |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王瑞生、王国红、申书珍 |
|
303 |
潮霉素对谷子外植体抗性浓度的筛选与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99/4 |
王节之、郝晓芬,郑向阳,王潞英,孙美荣 |
|
304 |
晋单30号玉米的主要特点 |
山西农业 |
1999/4 |
宋殿珍 |
|
305 |
春谷晋谷27的选育 |
作物杂志 |
1999/3 |
王军,郭二虎、王随保、郭鸿亮、范惠萍、王秀清、程丽萍 |
|
306 |
晚熟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与思考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27卷专刊 |
常云龙、王随保、宋秀珍、连培红、王金花 |
|
307 |
利用光敏不育系进行谷子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的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2 |
王玉文李会霞; 王高鸿; 田 岗; 史琴香 |
|
308 |
优质、高产、多抗谷子新品种晋谷27号的选育 |
天津农业科学 |
1999/2 |
王 军、郭二虎、王随保、郭鸿亮、范惠萍、程丽萍、王秀清 |
|
309 |
提高米粒在培养基上的发芽率的研究 |
生物技术 |
1999/1 |
王节之、张海风,王潞英,郑向阳,孙美荣,郝晓芬 |
|
310 |
玉米绿叶衰减动态及其性状配合力效应的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98专刊 |
李洪 郭国亮 董红芬 栗红生 王国平 |
|
311 |
玉米二元覆盖栽培增产机理及关键技术 |
华北农学报 |
1998专刊 |
刘永忠、孙万荣、李改香 |
|
312 |
北方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与建议 |
华北农学报 |
1998专刊 |
刘永忠、王随保、贾阿璞 |
|
313 |
玉米半耕整秆覆盖技术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98专刊 |
刘永忠、靳森林、李改香、孙万荣 |
|
314 |
旱地玉米整秆及整秆地膜二元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
陕西农业科学 |
1998增刊 |
李改香 |
|
315 |
地力条件对玉米株型结构的选择 |
玉米科学 |
1998/9/15 |
李洪 郭国亮 栗红生 宋殿珍 李中青 |
|
316 |
模糊概率及灰色关联法应用于谷子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
甘肃农业科技 |
1998/9 |
郭二虎,王军、郭鸿亮、范惠萍、王秀清、程丽萍 |
|
317 |
浅析小米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与开发 |
农牧产品开发 |
1998/8 |
郭红亮;郭二虎;王军;范惠萍;王秀清;程丽萍 |
|
318 |
光敏雄性不育谷子“683”的育性及其性状观察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4 |
王玉文、王殿瀛; 李会霞; 王高鸿; 田 岗; 史琴香 |
|
319 |
光敏雄性不育谷子“683”的育性及其性状观察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4 |
王玉文; 王殿瀛; 李会霞; 王高鸿; 田 岗; 史琴香 |
|
320 |
山西省东南部玉米大斑病发生与防治 |
农业科技通讯 |
1998/4 |
王斌 |
|
321 |
夏季怎样栽平菇 |
山西农业 |
1998/4 |
郑向阳、靳鲲鹏 |
|
322 |
常用激素对谷子幼穗组培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3 |
王节之、张海风,郑向阳,王潞英 |
|
323 |
玉米杂交种晋单30号的高产潜力和稳定特性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3 |
宋殿珍 |
|
324 |
1990-1995年我国谷子文献的计量分析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1998/3 |
李改香 |
|
325 |
市场经济下对旱地小麦育种的几点体会 |
小麦研究 |
1998/2 |
李岩华 |
|
326 |
日光温室增施CO2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2 |
杨文斌 |
|
327 |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A10的选育 |
甘肃农业科技 |
1998/12 |
王玉文、 |
|
328 |
晋谷21号幼穗组培的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1 |
王节之、张海风,郑向阳,王潞英,靳鲲鹏 |
|
329 |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结实性及其受光态势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1 |
郭国亮 李洪 栗红生 |
|
330 |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结实性及其受光态势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8/1 |
郭国亮 李洪 栗红生 |
|
331 |
5003自交系旱地覆膜繁殖制种高产技术 |
种子科技 |
1998/1 |
王斌 |
|
332 |
晋麦53号小麦新品种选育报告 |
甘肃农业科技 |
1997专辑 |
常云龙、刘英、宋秀珍、王金花 |
|
333 |
谈农业科研单位的人员分流问题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7年增刊 |
贾阿璞 |
|
334 |
深化科技改革 实现自我发展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7年增刊 |
杨林堂、王俊英 |
|
335 |
荣昌优种猪的开发推广研究 |
农业技术经济 |
1997年增刊 |
杨林堂、王俊英 |
|
336 |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研究 |
农业技术经济 |
1997年增刊 |
杨林堂、王俊英 |
|
337 |
旱地玉米碳酸氢铵秋施效应及其增产机制 |
华北农学报 |
1997/9 |
张喜文 |
|
338 |
豌豆芽菜的再生栽培 |
蔬菜 |
1997/6 |
霍成斌 |
|
339 |
豌豆芽菜高产栽培 |
山西农业 |
1997/5 |
杨文斌 |
|
340 |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
山西农业 |
1997/3 |
郑向阳 |
|
341 |
日光温室蔬菜害虫发生特点分析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7/3 |
程宏祚 |
|
342 |
特早熟玉米杂交种长早7号的选育、制种及开发应用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7/3 |
郭国亮、李中青 |
|
343 |
旱地玉米整秆及整秆加地膜覆盖技术 |
作物杂志 |
1997/3 |
李改香 |
|
344 |
长治地区平菇品种评比试验 |
食用菌 |
1997/1 |
郑向阳、王节之、杨林堂、王潞英、靳昆鹏、张彩兰 |
|
345 |
谷子新品种晋谷22号选育报告 |
甘肃农业科技 |
1997/1 |
郭二虎、郭义堂,范惠萍,王秀清,程丽萍 |
|
346 |
晋单29号玉米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
玉米科学 |
1997/1 |
宋殿珍、郭国亮、李中青、李洪、刘景秀 |
|
347 |
谷子播种机的应用研究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7/1 |
张喜文、郭如增、 孙万荣、 宋殿珍、 王青水、 李岩华、 李洪 |
|
348 |
喷施宝对桑叶产呈及品质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6年增刊 |
杨文斌 |
|
349 |
高效生物微肥的肥效与施用方法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6年增刊 |
王节之、孙美荣,史琴香 |
|
350 |
津澳啉诱导谷子雄性不育研究初探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6年增刊 |
王玉文 |
|
351 |
旱地玉米栽培新突破-玉米整秆覆盖技术 |
玉米科学 |
1996/9 |
靳森林、刘永忠、王斌、王山荣、吴枝根 |
|
352 |
组织分离种菇消毒方法的改进 |
食用菌 |
1996/8 |
郑向阳 |
|
353 |
玉米芯料栽平菇的发酵方法初探 |
食用菌 |
1996/5 |
郑向阳、吴芳兰、 杨林堂、李萍、 张彩兰 |
|
354 |
玉米杂交种晋单30 |
作物杂志 |
1996/4 |
郭国亮 |
|
355 |
晋麦53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小麦研究 |
1996/3 |
常云龙、刘 英 |
|
356 |
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晋单30号 |
农业科技情报 |
1996/2 |
郭国亮、李中青 |
|
357 |
长治市菜区棉铃虫发生与防治 |
山西植物保护 |
1996/1 |
程宏祚 |
|
358 |
旱地玉米综合保水用水技术体系的增产效应 |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论文集 |
1996.8 |
郭如增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359 |
增长旱区粮食和经济的一个战略问题 |
山西省首届青年科学大会优秀论文 |
1996 |
张喜文 |
|
360 |
灰色关联分析在谷子育种中的应用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5增刊 |
|
|
361 |
旱地玉米整秆覆盖技术 |
山西农业 |
1995/9 |
靳森林、刘永忠、王斌、王山荣、吴枝根 |
|
362 |
农大60号膜侧制种高产技术 |
种子科技 |
1995/4 |
王斌 |
|
363 |
不同农艺措施对旱地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华北农学报 |
1995/3 |
张喜文 |
|
364 |
谷子生育期及其构成与产量的关系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5/2 |
王玉文、王节之; 赵太存 |
|
365 |
我国谷子品种光温反应类型 |
粟类作物 |
1994/3 |
郭桂兰 |
|
366 |
谷子品种感温性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94/2 |
郭桂兰、王殿瀛、王玉文、王节之、赵太存、史琴香 |
|
367 |
晋东南麦区如何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 |
山西小麦通讯 |
1994/2 |
刘 英、常云龙、关抗胜 |
|
368 |
半干旱玉米地立体农业高产高效增产原因及配套技术 |
中国覆盖栽培研讨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交流 |
1993/9 |
张喜文 |
|
369 |
谷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
植物保护 |
1993/4 |
程宏祚 |
|
370 |
玉米灌浆特性的遗传研究 |
玉米科学 |
1993/4 |
李洪 |
|
371 |
晋麦42号 |
农业科技信息 |
1993/2 |
孙美荣 |
|
372 |
旱地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研究 |
玉米科学 |
1993/12 |
李岩华 |
|
373 |
旱地玉米不同种植方式生态效应初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3/1 |
张喜文、李洪、 王清水、 孙万荣、 梁士孝、 李彦文、 程宏莲 |
|
374 |
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措施模型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93/1 |
|
|
375 |
大面积农业示范区开发的实践与认识 |
北京农业科学 |
1992增刊 |
贾阿璞、姚克明 |
|
376 |
玉米新杂交种晋单29号选育报告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2/8 |
郭囯亮、李中青、刘满芳、栗红生、王金花 |
|
377 |
中国谷子主产区谷子生态区划 |
华北农学报 |
1992/4 |
王殿瀛、郭桂兰、王节之、王玉文、赵太存、史琴香 |
|
378 |
晋单29号玉米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2/1 |
郭囯亮、李中青、刘满芳、栗红生、王金花 |
|
379 |
晚熟冬麦区冬性大穗大粒品种选育 |
山西小麦通讯 |
1992/1 |
刘 英、常云龙 |
|
380 |
旱地谷子“晚、增、温”规范化栽培技术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8 |
张喜文、宋殿珍、 刘源湘、 姚克明 |
|
381 |
农大60玉米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7 |
宋殿珍、张喜文、刘源湘 |
|
382 |
山西省谷子生态区划 |
华北农学报 |
1991/3 |
王殿瀛、陈玉香王玉文,王节之,郭先治 |
|
383 |
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几种方法对比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3 |
杨守文 |
|
384 |
旱地谷子的高产生育模式及促控技术 |
粟类作物 |
1991/3 |
张喜文 |
|
385 |
我省小麦新害虫麦秆蝇的观察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2 |
程宏祚 |
|
386 |
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测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1/2 |
郭囯亮 |
|
387 |
晋谷16号的选育与开发利用 |
粟类作物 |
1991/2 |
陈玉香、郭如增 |
|
388 |
晋谷14号若干增产机制研究 |
种子 |
1991/2 |
张喜文、宋殿珍、 刘源湘、 姚克明 |
|
389 |
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经济 |
长治经济 |
1991/12 |
贾阿璞 |
|
390 |
选优种促进小麦生产 靠科技振省兴上党农业 |
长治经济 |
1991/12 |
刘 英、常云龙、陈爱华 |
|
391 |
氮肥和氮磷配合对谷子籽粒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
土壤通报 |
1990/9 |
张喜文、宋殿珍、 刘源湘、 姚克明 |
|
392 |
化肥秋施对旱地谷子产量的影响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9 |
张喜文、宋殿珍、 石跃进、 晋凡生、 杨林堂 |
|
393 |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模型及优化方案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8 |
宋殿珍、张喜文、刘源湘 |
|
394 |
从晋麦24号的选育谈培育大穗大粒型超高产品种的可行性 |
山西省遗传学会学术年会 |
1990/8 |
刘 英 |
|
395 |
晋谷14号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
种子 |
1990/6 |
张喜文、宋殿珍、 刘源湘、 姚克明 |
|
396 |
生态环境对谷子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华北农学报 |
1990/5 |
赵淑玲、李洪、王殿瀛、郭桂兰、王玉文 |
|
397 |
谷子籽粒粗蛋白、醋脂肪含量与农艺特状、物候期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
粟类作物 |
1990/3 |
王殿瀛 |
|
398 |
绿豆品种(系)比较试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0/12 |
宋殿珍、张喜文、刘源湘 |
|
399 |
山西省谷子生产现状及发展 |
粟类作物 |
1990/1 |
王殿瀛 |
|
400 |
长治市小麦增产原因的分析与讨论 |
山西小麦通讯 |
1990/1 |
刘 英、常云龙、陈爱华 |
|
401 |
红小豆品种(系)比较试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9/6 |
宋殿珍、张喜文、刘源湘 |
|
402 |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晋麦27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9/5 |
孙美荣、王百禧、向水芳 |
|
403 |
晋城市小麦萎蔫矮化的原因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9/1 |
孙美荣、王百禧、常永吉 |
|
404 |
旱地小麦育种工作的改进意见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8/8 |
刘 英、常云龙 |
|
405 |
夏播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8/10 |
张喜文、宋殿珍、杨林堂 |
|
406 |
旱地高产春谷需肥特性的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88/1 |
张喜文、宋殿珍、 姚克明、 赵荣华 |
|
407 |
旱地谷子高产群体生产力及其若干生理指标的研究 |
中国作物栽培生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1988 |
张喜文 |
|
408 |
谷子食味品质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7/9 |
刘永忠 |
|
409 |
谷子主要品种(品系)与粟瘟病菌相互作用研究 |
华北农学报 |
1987/6 |
晋齐鸣、杨守文、许海新 |
|
410 |
晋油2号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 |
种子科技 |
1987/4 |
梁士孝 |
|
411 |
山西省谷子品种光反应特性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7/3 |
王殿瀛、王玉文,王节之,郭桂兰 |
|
412 |
黑缝油菜叶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7/2 |
程宏祚、赵天祺 |
|
413 |
黑缝油菜叶甲的发生规律的研究 |
昆虫知识 |
1987/2 |
程宏祚、赵天祺 |
|
414 |
我们是怎样使晋麦15号变为生产力的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8 |
刘英、陈爱华 |
|
415 |
春谷苗期害虫的综合防治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6 |
程宏祚、李雪琴 |
|
416 |
旱地谷子叶龄促控栽培法技术指标 |
农业科技通讯 |
1986/4 |
张喜文、宋殿珍、杨林堂、许怀高 |
|
417 |
谷子品种光温反应 |
粟论文集及谷子科研通讯 |
1986/2 |
王殿瀛 |
|
418 |
晋东南区小腥黑穗病的发生趋势及防治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6/12 |
杨守文 |
|
419 |
优质小米品种晋谷14号 |
种子科技 |
1986/1 |
王殿瀛、陈玉香 |
|
420 |
谷子资源光反应鉴定结果初报 |
作物品种资源 |
1986/1 |
王殿瀛; 王节之; 郭桂兰 |
|
421 |
蛴螬为害玉米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 |
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选编 |
1986 |
赵天祺、郭宝珠 |
|
422 |
晋西北春小麦黄矮病的发生与防治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5/3 |
李雪琴 |
|
423 |
谷子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5/12 |
何少斌; 王殿瀛; 郭桂兰 |
|
424 |
黑麦秆蝇对谷子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5/11 |
程宏祚、李雪琴 |
|
425 |
谷子高抗白发病品种的筛选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5/11 |
杨守文、许海新、晋齐鸣 |
|
426 |
旱地谷子保苗技术 |
农业科技通讯 |
1985/1 |
刘源湘 |
|
427 |
25%对硫磷微胶囊剂拌种防治蛴螬药效 |
山西植保 |
1985 |
赵天祺、李书才、刘铁民、胡笙、李俊儒 |
|
428 |
春谷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学术论文集 |
1985 |
许振声、武运生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协作组 |
429 |
不同株型谷子光合特性的研究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学术论文集 |
1985 |
许振声、张志明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协作组 |
430 |
1984年山西省晚熟区区试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分析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学术论文集 |
1985 |
陈玉香、郭义堂、郭如增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协作组 |
431 |
谷子抗旱性鉴定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学术论文集 |
1985 |
粱士孝 、孟庆珍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协作组 |
432 |
谷田里麦秆蝇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学术论文集 |
1985 |
程宏祚、李雪琴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协作组 |
433 |
谷瘟病之叶瘟的发生程度与产量损失关系的调查测验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学术论文集 |
1985 |
杨守文、许海新、晋齐鸣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协作组 |
434 |
谷子品种在苗期、叶期、穗期对谷瘟病抗性反应相关测定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学术论文集 |
1985 |
杨守文、许海新、晋齐鸣 |
北部高原七省区谷子协作组 |
435 |
新农药速灭菊酯超低量喷雾防治粟芒蝇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4/6 |
程宏祚 |
|
436 |
提高谷子单株生产力的技术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4/4 |
许怀高、张喜文、石跃进、宋殿珍、杨林堂 |
|
437 |
25%对硫磷微胶囊防治蛴螬药效试验研究 |
农药 |
1984/4 |
赵天祺、李书才、刘铁民、胡笙、李俊儒 |
|
438 |
瑞毒霉拌种防治谷子白发病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4/3 |
杨守文、许海新 |
|
439 |
谷子经济系数与农艺性状相关的研究 |
农业科学实验 |
1984/1 |
许振声张志明 |
|
440 |
粟芒蝇的发生与防治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3/6 |
程宏祚 |
|
441 |
谷子对蝇类害虫的抗性鉴定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3/6 |
程宏祚 |
|
442 |
谷子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3/12 |
许振声、张志明 |
|
443 |
谷子资源抗旱指标初步研究 |
作物品种资源 |
1983 |
黄道源、粱士孝 |
|
444 |
春谷若干性状遗传参数初探 |
中国遗传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及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
1983 |
陈玉香、郭义堂 |
|
445 |
晋谷13号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3 |
陈玉香; 王殿瀛 |
|
446 |
双芒蝇的发生及其预测预报的初步探讨 |
植物保护 |
1982/6 |
武国栋、程宏祚、于庆永 |
|
447 |
大量饲养螬的技术研究 |
植物保护 |
1982/6 |
何祖田赵天祺 |
|
448 |
旱地千斤谷生理生态及栽培技术 |
许怀高 |
1982/5 |
许怀高、张喜文、宋殿珍 |
|
449 |
赤阳苹果大帐堆藏效应 |
山西果树 |
1982/3 |
李清先、吴树森 |
|
450 |
玉米单交种与其亲本自交系产量关系的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1/4 |
郭桂兰 |
|
451 |
谷子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初步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1/12 |
许振声、张志明 |
|
452 |
山西潞安盆地鲜黄鳃金龟发生危害规律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1/12 |
赵天祺 |
|
453 |
谷子品种南北异地种植主要性状变化及应用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0/4 |
王殿瀛、陈玉香 |
|
454 |
谷子品种南北异地种植主要性状变化及应用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0/4 |
王殿瀛、陈玉香 |
|
455 |
草蛉的饲养繁殖和利用 |
山西农业科学实验 |
1979/3 |
程宏祚、宋贵保 |
|
456 |
草蛉的饲养繁殖和利用 |
山西农业科学实验 |
1979/3 |
程宏祚、宋贵保 |
|
457 |
黑缝油菜叶甲的发生规律 |
昆虫知识 |
1978/2 |
程宏祚 |
|
458 |
黑缝油菜叶甲的发生规律 |
昆虫知识 |
1978/2 |
程宏祚 |
|
459 |
敌敌畏的使用及药害问题 |
山西果树通讯 |
1977/1 |
李清先、吴树森 |
|
460 |
怎样防治苹果红蜘蛛 |
山西果树通讯 |
1976/1 |
李清先、吴树森 |
|
461 |
苹果树桥接技术 |
山西果树通讯 |
1973/2 |
李清先 |
|
462 |
托布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
农业科技通讯 |
1973/1 |
程宏祚 |
|
463 |
谷子踩青保苗壮苗经验 |
耕作与肥料 |
1966/6 |
李朝俊、刘源湘 、张发展 |
|
464 |
玉米双交种繁育技术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1964/12 |
张炳祥 陈国基 |
|
465 |
陈永贵玉米高产稳收经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1963/2 |
张国正; 王殿瀛 |
|
466 |
谷瘟病的调查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62/1 |
杨守文 |
|
467 |
潞安盆地三种金龟甲的初步研究 |
昆虫知识 |
1959/9 |
赵风彬、赵天祺、杨守文 |
|
468 |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世界农业 |
39904 |
李岩华;孙美荣; 张俊灵; 焦生元; 申书珍 |
|
469 |
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简介 |
中国种业 |
2014.3 |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晓宇,秦玉忠 |
|
470 |
谷子新品种长生10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 |
作物杂志 |
2014.2 |
郝晓芬,王节之,王根全,王晓宇,秦玉忠 |
|
471 |
山西中部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套种技术研究 |
作物杂志 |
2014 |
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刘丽、刘彤、王国庆 |
|
472 |
冬小麦新品种长麦613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 |
宋秀珍、常云龙、连培红、刘彤、刘丽、王国庆、 |
|
473 |
不同栽培措施对长麦251生长特性的影响 |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4 |
连培红、常云龙、宋秀珍、刘彤、王国庆 |
|
474 |
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晋谷56号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
宋秀珍、王玉文、李会霞、田岗、李志华、刘鑫 |
|
475 |
山西小米中矿物质营养品质及重金属含量的研究 |
第三届海峡两岸谷类与杂粮健康产业研讨会论文集 |
2011 |
李 萍 |
|
476 |
谷子黑穗病生理小种研究初探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
王 斌、王召菊 |
|
477 |
玉米普通株型农大108不同密度下大小行种植产量之间的关系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
王 斌、李洪、李爱军、董红芬、王召菊 |
|
478 |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CBL-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from Maize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2009 |
赵晋锋 |
|
479 |
我国农村住宅公寓化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及其对策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
杨慧卿,南灵 |
|
480 |
谷子育种15年回顾 |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
2007.8 |
张喜文 |
|
481 |
山西省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进展 |
《中国杂粮研究》论文集 |
2004.8 |
王玉文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482 |
谷子光敏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应用研究 |
《中国杂粮研究》论文集 |
2004.8 |
王玉文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483 |
谷子新品种晋谷27号产量性状综合分析 |
《中国杂粮研究》论文集 |
2004.8 |
郭二虎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484 |
甜椒疫病近年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
山西植物保护 |
1997 |
程宏祚 |
|
485 |
旱地玉米持续发展集成技术研究 |
中国西北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1997 |
张喜文 |
世界图书出版社 |
486 |
旱地玉米整秆及二元覆盖持续发展生态技术 |
中国西北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1997 |
刘永忠 |
世界图书出版社 |
487 |
在实施种子工程中探索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出路 |
97年第9次全国农业科研管理研讨会 |
1997 |
贾阿璞 |
|
488 |
旱地谷子省工节本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论文集 |
1996.8 |
张喜文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489 |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研所如何改革 |
九六中华经济社会管理要论文选 |
1996.12 |
杨林堂 |
|
490 |
无植棉菜区棉铃虫消长特点与防治 |
全国第三次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1996 |
程宏祚 |
|
491 |
浅议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党的建设 |
院重点论文研讨会优秀论文 |
1996 |
王小艾 |
|
492 |
粟叶甲的经济阈值探讨 |
山西农业科学 |
1995 |
程宏祚 |
|
493 |
旱地玉米一膜两作高产高效增产及配套技术 |
山西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讨论会并论文集 |
1994 |
张喜文 |
中国科技出版社 |
494 |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中的思考 |
山西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讨论会并论文集 |
1994 |
|
中国科技出版社 |
495 |
涉及农业科研项目立项的几个问题 |
第一次全国农业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学术会论文集 |
1994 |
贾阿璞 |
|
496 |
喷施宝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及若干抗逆生理特性的研究 |
植物抗逆生理研究 |
1992 |
张喜文 |
山东科技出版社 |
497 |
谷子品种短日高温生育期研究 |
谷子新品种选育技术论文集 |
1991 |
王殿瀛 |
|
498 |
玉米连续测交选种方法初探 |
山西省遗传学会年会 |
1986 |
陈国基 |
|
499 |
玉米杂交种不同世代性状变化研究 |
山西省种子协会1984年年会 |
1985.3 |
任义忠 |
|
500 |
丝黑穗病在白玉米上遗传力的初步探讨 |
种子通讯 |
198, 3.3 |
郭桂兰 |
|
501 |
玉米单交种与其亲本自交系产量关系的研究 |
山西农业科学 |
1980.9 |
郭桂兰 |
|
502 |
近缘玉米杂种胚乳突变体干物质积累能改变籽粒蛋白质的含量 |
农业科技译文 |
1980.7 |
杨林堂 |
|
503 |
对使用不同配合力自交系作测验的探讨 |
农业科学实验 |
1978.2 |
陈国基 杨文斌 |
|
504 |
陈永贵玉米高产稳产经验 |
山西农业科学 |
1963.2 |
张国政 王殿瀛 |
|
505 |
玉米渠田耕作法的调查研究 |
土壤通报 |
1962.3 |
刘源湘 |
|
506 |
大力推广玉米双交种 |
山西农业科学 |
1961 |
陈国基 |
|
507 |
玉米雄性不育的利用 |
山西农业科学 |
1961 |
陈国基 |
|
508 |
不同氮素化肥及施用方法对谷子的产量效应 |
|
|
许怀高、张喜文、宋殿珍、杨林堂、王山荣 |
|
509 |
浅议中国谷子开发与特色产业的发展 |
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
张喜文、刁现民、张玉宗、程汝宏、郭二虎、王玉文 |
|
|
|
|
|
|
|
|
|
|
|
|
|